- 作者:
- 來源:
- 日期: 2014-09-04
- 瀏覽次數: 1204次

“兩條粗狂的線條圍成一個紅色大圈,圈內有一只突出的大眼睛,眼睛左側用黑線劃出兩條彎彎月牙……”,阿康心想:應該是魚的造型吧?相應的方向,又有一件大小相似的陶藝,只見幾個五顏六色、不同形狀的陶瓷塊堆放在一起,這讓阿康越發不能猜出,這件陶藝表現何意……經專業人士解讀,這組作品被詮釋成龍的眼睛和龍的前額。對于這種解讀,阿康和阿靜頓時驚訝了……這是我們熟悉而易讀懂的石灣陶藝嗎?
近年來,隨著佛山政治、經濟、文化高速發展,作為地標的城市雕塑備受人們的關注,盡管佛山沒有像潘鶴雕塑名家創作的大型城市雕塑,但佛山這座千年陶都,無論城市街道、還是博物館、藝術館或佛山收藏家家中,少不了石灣陶藝的身影。
佛山人愛石灣陶藝,愛得癡狂:看到祖廟梁上栩栩如生的瓦梁脊公仔,不住地為本土藝術傾倒、自豪;當看到不協調、缺乏美感的陶藝,人們只能搖頭,過后大多陶藝則被人遺忘。沿著陶藝之城市之美,記者本周進行了一次陶藝文化探尋之旅。
地點:禪城區嶺南明珠雄獅廣場
體會:看不懂的陶藝也是藝術困惑
散步回家的阿康,把理解不透的二組陶藝發到微信群中,請求解讀。很多朋友作出了不同的解釋,有人說像“兒童公園的卡通玩具”,也有人說另一組是“新浪網站的標志”,更有人搞怪般地說“模仿日本漫畫的造型”……
本周二,記者專程走訪實地一探究竟。似乎各種造型解釋都有一定道理,但看到雄獅廣場中央的雄獅主要標志,創作者的初衷應該是龍的眼睛和龍的前額。一向親民的石灣陶藝,此次遭遇人們的不解。矗立在這兩座小雕塑的兩旁則是兩尊高達十多米的群獅雕塑。記者看到,由陶瓷制作的大型雄獅造型,大塊面的表現手法存在明顯的拼接線,遠遠望去,雄獅如同穿上打滿補丁的衣衫,整體缺乏流暢感。石灣公仔擅長以小見大,特別是對人物衣紋線條刻畫極其細膩,然將這種細膩感表現在塊面結構的雕塑,似乎是不相稱的。
誠然,佛山城市里有關石灣陶藝材質的城雕并不多,石灣公仔柱、《亞洲藝術之門》先后成為佛山文化的標志性建筑。石灣陶藝是夠做成城市大型雕塑,一直備受藝術界爭議,有關討論也持續了五年之久。
看過這二組陶藝的佛山設計師李劍認為,“石灣公仔柱、《亞洲藝術之門》這些作品,解決了雕塑塊面結構以及在局部中放置比例合適的小公仔,形成了一個有意思的城市藝術”,但如果將一個具體的動物或人物造型進行造型放大,很難在大塊面結構上獲得完美的展示,用鑄銅等方式或許會好一些,“從目前來看,石灣陶藝掌握的技術上還不能達到雕塑所能體現的效果,或許以后可以。”對此,廣州美院大學城美術館館長左正堯也有同樣的看法。
地點:無數藝術展
體會:美與“不美”藝術畫冊的比較
據不完全統計,佛山每天有五至十場規模不等的藝術展覽舉行,不少公立藝術館、博物館以及私人藝術館,每天都上映著來自不同地域、不同文化風格的藝術展,一些著名藝術館,藝術家的畫展排期已推遲到明年。
南海退休干部陳佳告訴記者,這幾年,石灣陶藝的大師藝術展,幾乎都會去看??赐暌粓稣褂[就會領回一本藝術畫冊,“畫冊積攢多了,便裝了一書柜,很多親朋好友都希望翻看這些書籍,小孫子也喜歡看這些畫冊上的陶藝公仔……”
可以想象,藝術展以及藝術畫冊,已成為人們獲取藝術滋養最直接的方式,“一個展覽展出一周,但活動結束后,人們只能從畫冊中了解藝術家的作品以及個人藝術風格。”
美好的畫冊給人美好的藝術享受,然后缺乏美感的畫冊卻讓人顯得無奈而傷神。陶藝家阿明清晰記得,去年佛山出了一本石灣陶藝大型畫冊,展示了明清至今諸多陶藝名家的代表作,然而這些看上去包裝精美的畫冊卻雷倒了佛山所有的藝術家。“拍攝角度不對,沒有吃透石灣陶藝的神韻感,我最喜歡的《鵪鶉》被拍成一只身材臃腫的老母雞,失去了石灣動物陶塑惟妙惟肖、傳神的特點,美妙絕倫的釉色被拍得黯淡無光,沒有絲毫的美感,稍微懂點審美的人,光看圖片都不會喜歡這些作品,本地人不喜歡看,何況北方人呢?倘若這樣的藝術畫冊流傳到北方藝術界,只能被他人輕視了石灣陶藝的真正價值。”
記者看過這本書,確實如阿明所言,大部分的石灣陶藝作品拍攝缺乏專業性,勾圖細節粗糙,一些流傳在世的精品被拍得走了樣。
這是石灣陶藝諸多畫冊中一個特例,實際上很多藝術家一生會做很多本個人畫冊,自己掏錢,自然會對作品的拍攝有著很強的審美要求,但也有人指出,很多藝術家考慮的是短期效應,辦一次畫展做一本簡單畫冊了事,為的是讓作品展示出來,對于書冊的裝潢設計、作品的文化解讀,并沒有花費太多時間。
去年佛山陶藝家曾力、曾鵬出了一本名為《匠器》的藝術畫冊,序言則是廣州美院教授劉慶元、樊林分別撰文 ,圖片排版并沒有羅列自己的所有作品,極講究光影下作品的呈現,空間中的大氛圍、局面的細節化、都被拿捏得非常得當。此書一出,被業內稱為近年來很有文化品位的一本藝術畫冊。
事實上,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劉澤棉、廖洪標、潘柏林出版的一些藝術畫冊中,也具有一定的藝術代表性。潘柏林告訴記者,一本藝術畫冊不僅僅記錄了藝術家作品風采,更多地展示了藝術家的藝術修養以及他對于美學、文學等綜合方面的素養體現。
上一篇: 石灣陶藝的工藝與發展:通古達變 雅俗千年
下一篇: 石灣公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