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1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聯系方式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湖北宜都市興達陶瓷有限公司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潔具電話07174825166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    傳真07174825168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托輥電話07174821388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    傳真07174822388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手機:13807205388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聯系人:白萬楨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?湖北宜都市陸城十里鋪工業園區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新聞資訊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當前位置:首頁 > 新聞資訊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• 作者: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• 來源: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• 日期: 2014-09-04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• 瀏覽次數: 1002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重料輕工 木雕丟魂 本月20日至31日,“福建省工藝美術精品聯展”將在廣州二沙島嶺南會展覽館舉行,來自我國工藝美術大省福建的莆田木雕、壽山石雕、脫胎漆器、漆畫、德化陶瓷等500多件藝術精品齊聚羊城。這些絕活出自40多位造詣精湛的工藝美術大師之手,蜚聲中外的莆田木雕領軍人物、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李鳳榮便是其中的佼佼者。他的木雕藝術不拘一格,尤其擅長雕刻佛教題材,其藝術構思精巧而鋪陳有序,傾注了作者對生活的感悟,將觀者帶入莊嚴清凈的境地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天斧劈百尊《漁翁》坯件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李鳳榮1963年生于“中國木雕之城”福建莆田涵江的一個木雕世家,父親李農民、堂伯父黃丹桂都是莆田知名的木雕藝人。李鳳榮從小就在木雕的世界中耳濡目染,“我從記事起就看到爺爺整天拿著刀在木頭上敲敲打打,好奇得不行,總想上前湊個熱鬧。后來爺爺干脆說,你來給我當幫手吧,做好了,我給你獎金。”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就這樣,11歲的李鳳榮自然而然地就入了行,13歲進入莆田工藝一廠當學徒。那時候,廠里可謂大師云集,他不僅可以被木雕第一代傳人黃丹桂、余文科、朱榜首等大師耳提面命,還可以向現代莆田木雕的第二代傳人方文桃、佘國平、閩國霖當面討教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李鳳榮就在這樣濃厚的藝術氛圍下開始勤學苦練。當時木雕行業的機械化程度不高,“斧子功”是重要的基本功,中、小兩種特制的斧頭都要耍得干凈利落。中斧頭在打粗坯階段起大面積的塊面切除作用,因為速度快、力度大,講究穩準快,俗稱“一斧頂九鑿”;小斧頭在局部修坯階段可以對人物衣紋、臉部五官等部位起定位作用,是粗中有細的硬功夫。李鳳榮回憶,年少時為了練就“斧頭功”,曾經一天斧劈百尊以上的《漁翁》坯件,眾位師傅見了,都直豎大拇指。另一個基本功叫“修光功”。莆田木雕有一句行話是“打坯不足修光補”。修光工序就是用削、剔、摳、刮等技法,使木雕達到柔、順、薄、飄靈的境界。李鳳榮的父親李農民當時就是廠里象牙組首席修光師,尤擅修面。這是整體修光中最為關鍵的一道工序。行內人都知道,和花鳥、山水等主題相比,人物是木雕當中最難刻畫的。因為人物面部不僅是五官、皮膚、肌肉及毛發的結構排列,還要表現靈活多變的表情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李鳳榮很快成為莆田木雕界為數甚少的可以獨立完成斧坯、鑿坯、修光全過程的全能木雕創作者,而在人物圓雕中刻畫人物表情更是他的拿手絕活。他創作的木雕佛像,慈眉善目又表情各異,讓人不由地被其散發著的仁慈、悲憫的氣質引入莊嚴清凈的境地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引領莆田木雕走高端路線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莆田木雕特別為人稱道的是“精微透雕”,層層疊疊且精致絕倫的細節雕鑿令人過目難忘。這除了木雕藝人要身懷絕技、全心投入之外,和他們所采用的材質也有很大關系。傳統的莆田木雕所選的材料主要是龍眼樹。龍眼木是莆田的主要果樹之一,材質堅實,木紋細密,色澤柔和。老的龍眼樹干,特別是根部,虬根疤結,姿態萬狀,是木雕的好材料。龍眼木材質堅硬,便于木雕藝人處理細節而不容易斷掉,還可以在材料面上反復進行細節的重疊,以產生強烈的視覺沖擊感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但李鳳榮卻改變了這個傳統。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,李鳳榮已經在福建小有名氣,經常帶著作品北上參展,但是次數多了就發現一個問題,在福建本地保存無虞的龍眼木雕,到了北方就會“水土不服”,開裂變形。胸懷“要讓莆田木雕走向更廣闊的天地”這個目標的李鳳榮,開始思索是否有更合適的木材來替代龍眼樹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當時,東南亞的紅木正好大量地進入國內市場。李鳳榮進行各種嘗試后,對其中一種叫做“沉香”的木頭越來越情有獨鐘。它是生長于熱帶雨林的瑞香科喬木植物,在千百年的時光里,受到自然界傷害或人為破壞后,在自我修復的過程中分泌出油脂,再遭蟲、蟻、真菌等感染,最終凝結出固態分泌物。因為已經算是樹的結晶體,所以沉香無論身處什么環境,都不會開裂變形,更不會腐爛,保養容易。而且沉香質地堅硬,紋理細密,非常適合進行“精微透雕”。漸漸地,李鳳榮確立了主要用沉香和檀香來進行木雕創作的“高端路線”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李鳳榮告訴記者,二十多年前,國內市場對沉香木材知之甚少,他那個時候就開始大量收集沉香,并且以其為原料進行創作。收集沉香還有一個重要的理由,就是他認為投資沉香完全沒有風險,因為這個資源太獨特、太稀缺了,所以在未來的漲價空間比其他木材都快。而現在,市場對沉香的追捧證實了李鳳榮三十年前的“預言”,但他卻在這其中感受到了一絲憂慮,因為木雕收藏圈對材質的追求似乎有些過頭了。“最近有一些聲勢浩大的木雕展覽會,起名叫‘香博會’。我覺得路子走歪了。它想要傳播的只是‘香文化’,是沉香這種材質,而把木雕的工藝性給丟棄了。豈不知工藝才是木雕的‘靈魂’所在。追求材質的高貴無可厚非,但是拋棄了工藝性的木頭,再名貴也只是一塊木頭而已。”李鳳榮說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收藏TIPS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李鳳榮告訴記者,只要保管得當,無論是沉香木雕,還是其他木雕,保存個幾百年是沒有問題的。不過,需要提醒藏家的是,除了沉香這種特殊的材料,大多數木頭最怕的就是溫差過大。所以如果是異地購買的木雕,無論是從南方拿到北方,還是從北方拿到南方,千萬不要把它放在空調下面猛吹,否則很容易導致木雕開裂變形。但這也并不意味著收藏者只能購買本地木材制作的木雕。事實上,木雕在被搬遷之后,需要一兩年的“穩定期”,只要能把這個階段度過去,木雕就會適應新的環境。所以李鳳榮建議,在頭一兩年里,收藏者最好把木雕放在玻璃罩里進行保存,而且在玻璃罩里放一杯水,增加一定濕度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相對于對溫差的懼怕,木雕對于悶熱潮濕的天氣反倒不太敏感。在特別潮濕的日子里,只要注意把木雕放得高一些,不要接觸到地面就可以了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對話李鳳榮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莆田木雕不拼不接 一氣呵成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廣州日報:很多地方的木雕也講究精細微雕,比如我們廣東的潮州木雕。那么和其他地方的木雕相比,莆田木雕最大的優勢是什么?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李鳳榮:我認為莆田木雕做得特別杰出的地方在于,在很多地方的木雕比較大量地進行原料拼接的當下,我們莆田木雕是不允許拼接的。這種整塊料做出來的木雕,收藏久了也不會開裂。當然,做精細微雕的難度也會格外大,因為你要把刀子伸到木雕的里面去操作,沒有辦法按照圖紙做,完全是靠著感覺讓刀子在縱深處游走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廣州日報:在歷史上,莆田木雕主要是因地制宜地使用龍眼木,但現在逐漸走高檔路線,那是不是完全不用龍眼木了呢?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李鳳榮: 龍眼木也在用,不過主要是在徒弟剛入門時,作訓練基本功用。因為造價便宜,龍眼木雕可以作為普通禮品,也有自己的市場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廣州日報:您的作品,除了沉香木雕之外,有一些用廉價的黃楊木做的木雕一樣很精彩。在您看來,工藝和材質,哪個更重要?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李鳳榮:最后起決定作用的還是工藝,這是根本所在。所有名貴木材,都有枯竭的一天,如果將木雕的發展維系在材質上,那這個行業就岌岌可危了。而如果我們把關注點放在工藝技術本身,那原料枯竭也不可怕,因為我們還可以去尋找其他木材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Copyright © 湖北宜都市興達陶瓷有限公司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熱線:07174825166湖北宜都市陸城十里鋪工業園區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本站部分圖文來源網絡,如有侵權問題請通知我們處理!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精品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人人